近日,公司2025年内控评价工作临近尾声,通过系统性的访谈、抽样,重点审视关键流程和环节的有效性,公司内部控制体系运行整体平稳可控。为进一步推动内控从“被动”走向“主动”,真正使风险意识和控措思维融入每一位职工的日常决策和业务操作,并逐渐转化为自觉行为,在此对内控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梳理如下,欢迎广大职工学习交流。
“流程”是谁?
员工可通过表格中的流程目标明确工作目标及当下流程归属的管理业务板块,保证流程的确定性、唯一性。可以查阅流程的起点、终点,明确流程终点是如何体现的,从而确认工作的最终形式,保证流程的可视化。同时,上接流程和下接流程清晰标明了工作的延展,即在公司整个管理体系中的位置,保证流程的合理性。
“流程”做什么?
流程图是流程的“地图”“导航”,利用图标的形式直观地反映一个业务流程中的工作顺序、责任部门、关键岗位及信息传递路径。通过先后顺序、并联串联形象化的展示,将复杂、碎片化的文字程序以节点、步骤的标注逐一呈现,明确任务。流程图如同“路线图”,流动的是工作,清晰地反馈出工作的节点、判断、走向、决策。
“流程”哪里会错?
风险矩阵是流程的镜子,系统地体现出流程在各个环节的工作重点和可能出现的风险点,并对这些风险进行可能性和损害性分析,如同工作中的“天气预报”,告诉我们哪里可能下雨、刮风,并且有多大可能性会遇到这些天气危害以及如何正确规避。
“流程”谁有权?
权限指引表是流程的权利清单和分工表,明确在各个流程的各个关键的环节中,不同的岗位或部门所拥有的权利和承担的责任,确保权责的清晰。
内控工作核心理念
成本可控:拒绝“过度内控”——内控体系应紧贴企业实际,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内控方案。应避免“因过度内控、为合规而合规导致企业创新发展活力不足”等情况的发生。
职责分离:权力制衡机制——严格划分“审批-执行-监督”不相容角色,通过独立设置角色、流程切断利益链,实现权力制衡,明确岗位职责、权限,以奖惩挂钩风险责任。
流程刚性:让规范“落地”——建立《内控手册》,实现流程的全员监督,将制度、流程的实现和变更规范化,杜绝随意性操作,杜绝人情操作。
动态监督:持续改进循环——设立专职审计组,集合财务、项目、风控人员,定期扫描项目漏洞。在独立、持续的审计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各部门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应急机制”,将防控措施设置在风险萌芽阶段,实时监控业务执行,尽可能规避风险隐患。
内控、合规是当下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面对当下建筑施工行业发展下行、行业监管力度严格的现状,建筑企业必须要着眼于内,才能实现“站得住、站得久、站得好”的稳定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