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日,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实施,从立法的角度进一步规范了能源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推动国家能源行业的结构性变革,为能源行业的发展实现有法可依。结合本部法律的政策导向,建设行业将迎来三大机遇。
机遇一:新项目爆发,机遇增多
《能源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建立健全能源标准体系,保障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转型,促进能源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确立了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指向,光伏、风电、氢能等新能源迎来政策红利”。第二十五条指出,“国家推进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加快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建设,支持分布式风电和光伏发电就近开发利用”。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鼓励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能清洁供暖和生物液体燃料、生物天然气”。
综上,在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的政策指导下,大中小型项目必然迎来井喷式发展。在未来十年,新能源发电量必然赶超传统能源发电量。
机遇二:旧行业升级,项目增加
《能源法》第三十条表明,“国家推动燃煤发电清洁高效发展,根据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电力供应保障的需要,合理布局燃煤发电建设,提高燃煤发电的调节能力。传统能源明确要求清洁高效,必然迎来一波技术提升,而工业技术的提升必然带来厂房建设的高峰”。《能源法》第三十七条明确,“国家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
传统能源清洁发展导向,必然需要对厂房、设备以及其他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同时迎来一波氢能、天然气能的基础设施投资高峰。
机遇三:电力新要求,倒逼上游
《能源法》要求电网增强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此发展必然在电力行业形成并网、储能基础设施的建设、电力智能化建设等配套建设。同时,绿色电力证书制度与全国碳市场联动,提升用电大户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市场,激发新能源市场活力。
《能源法》的实施标志着能源行业进入法治化、市场化新阶段。建设企业需紧跟政策导向,聚焦新能源项目开发、传统能源技术升级及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三大赛道。未来十年,企业若能紧跟政策导向,赢得绿色先机,便能在绿色转型中率先突破,从传统的建设行业中脱颖而出,实现更高、更快速的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