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咸阳,秋老虎依旧盘踞关中平原,午后热浪灼人,柏油路都被晒得发烫。但在秦都区古渡街道的工地上,比酷暑更火热的,是咸阳市古渡家园小学项目昼夜不停的建设景象——塔吊长臂在湛蓝天空下划出优美弧线,钢筋与水泥的碰撞声、机械的轰鸣声、工人师傅们洪亮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催人奋进的“开学序曲”。200余名建设者顶着烈日、披着星光,以“分秒不敢耽搁”的劲头,向着如期开学的目标,发起最后的冲刺。
作为咸阳市重点民生工程,古渡家园小学自立项起就承载着万千家庭的教育期待。该项目合同 1.8 亿元,占地34 亩,总建筑面积近2.98万平方米,规划36个教学班,可容纳1680名孩子就读。
由于各种原因,项目前期施工过程进展受阻,2025年3月,秦都区政府会议决定,将这所学校列为今年必须交付的民生项目,并明确了1#综合楼、2#教学楼完成全部装饰装修,3#、4#教学楼主体结构封顶的具体任务目标。
然而此时的施工进度,却让所有人都不由得心头一紧——在建的4栋楼里,只有1#综合楼主体结构推进到4层,其余3栋刚完成地基处理。项目部面对艰巨的任务,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吹响攻坚号角,增兵添将、倒排工期,一场与时间赛跑的 “保开学” 硬仗就此全面打响。
党员亮剑,把责任扛在肩头
项目部第一时间启动“党建+攻坚”模式,迅速组建以朱继军为组长、王向为副组长,王佳、李建伟等人为组员的党员突击队,亮身份、做承诺,以“保开学”为目标,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冲锋在前,主动认领项目最关键、最艰巨的施工任务,形成“组长统筹、副组长包片、组员包点”的攻坚体系。
周密部署,让每一步都踩稳节奏
项目团队第一时间周密部署,梳理建设节点,制定“挂图作战”计划表:从综合楼、教学楼主体结构、二次结构、门窗安装及装修、机电安装等关键环节、重点细节都细化到天,责任到人。同时同步协调材料供应、人员调配等事宜,避免流程衔接延误。
增员提效,把工期“抢”回来
针对工期紧张问题,项目突击队紧急协商,紧急调配施工力量,增派管理人员4人,在原有班组基础上新增专业队伍3支,施工人员也从最初70余人增至200余人,实行“两班倒”轮班制,突击队员夜以继日坚守岗位,紧盯现场施工,确保钢筋绑扎、墙面粉刷、门窗安装等工序全天候推进,单日施工效率提升60%以上。
高温保障,让建设者“凉”心施工
七月流火、八月铄金,正午的工地地表温度能突破40℃,项目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始终是项目部的“头等大事”。突击队提前部署,制定夏季高温施工方案,调整作业时间,采用“早5点至11点、晚3点至9点”错峰施工模式;在现场设置临时休息区,配备绿豆汤、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物资,突击队员坚守酷热的施工一线,紧盯重要节点,随时观察施工人员身体状况,督促换班、轮休,确保高温作业安全、高效。
追加投入,给项目“加”足马力
为避免材料短缺影响进度,甲方追加200余万元资金用于物资采购,从资金层面为项目推进筑牢保障。项目部提前与建材供应商沟通协调,签订优先供货协议,确保水泥、涂料、门窗等物资“随需随到”,彻底打通物资供应的“绿色通道”,杜绝因材料断供造成的工期停滞;同时紧急增调 5 台大型工程机械设备与8套专业装修作业设备,既减少了人工操作的误差与耗时,又提升了施工环节的安全性与标准化水平,多举措并行确保项目严格按照既定工期节点稳步推进,全力保障按期完工交付。
古渡家园小学项目党员突击队从春寒料峭的3月立下“必交付”的军令状,到酷暑难耐的8月依然扛牢“保开学”的硬担当,经过近半年夜以继日的付出与坚守,这场与时间赛跑的硬仗,终在汗水浇灌下迎来曙光。目前已按计划顺利迎接首批学生入学,为秦都区教育资源优化再添新助力。